成都红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我公司生产:六甲基二硅氮烷,环丁酮,环丁醇,溴甲基环丙烷,环丁基溴,环丙甲醛,LiHMDS, NaHMDS, LDA, KHMDS
供应各类格式试剂

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策略:谨慎乐观 以变求进
您的位置->网站首页->行业新闻



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策略:谨慎乐观 以变求进

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  发布人   发布日期 2007-08-22 07:51:32  阅读113827




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和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。2006年化学药原料中间体出口210.12万吨,同比增长30.25%,出口金额65.71亿美元,同比增长22.31%,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。但细观其中,“金额”增长幅度小于“数量”增幅7.94个百分点,说明出口价格在下跌。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。

日前在上海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论坛上,业内专家指出: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,中国原料药产业应谨慎乐观,必须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变。

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失去

当前世界原料药产业形成的新格局是:欧洲从事高端原料药生产,中国、印度从事低端原料药生产。长期以来,中国原料药产业一直以成本低、环保要求低的比较优势,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,生产量已达到一定的规模,约占全球原料药贸易额的四分之一。然而,这一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在减弱。

一是原料药工业环保成本将急剧上升。我国《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》已经完成草稿,等待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监总局核准签发;据悉可能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。这一强制性标准,将使原料药企业成本增加5~10%。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协会指出,目前多数企业难以达到新标准的要求,全国至少要投入上百亿元改造现有装置,才能解决问题。如果新标准从明年1月1日起实施,现在的准备时间不多,到时可能部分企业面临停产危险。

二是央行调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,两年来人民币升值幅度持续加快。这对原材料企业而言是重大利空,据估算,对制药成本带来有超过6%的影响因素。

三是出口退税下降。由于我国有较大的贸易额逆差,财政部、国家税务总局已出台《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》,从7月1日开始起执行,包括部分化工以及原材料药在内的出口商品,退税率下调至9%或5%不等。

此外,几年来我国原材料药出口频遭国际反倾销、反垄断制裁,其中50%来自印度,20%来自欧盟,10%来自美国。

印度崛起成为竞争对手资料显示,亚太地区将成为未来五年全球原料药生产发展最快的地区,年均增长率可能达13.7%。其中最突出的是印度,目前印度原料药销售总额排名世界第三,未来五年将保持19.3%的年增长率,至2010年达到48亿美元,超过意大利而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。

从总体看,印度医药产业水平已超过中国。虽然印度能生产400多种原料药、6万多种成药,和中国相差不多,出口额也基本相近,但印度有60%的原料药和25%的成药都出口到国际市场,而中国主要出口的是附加值较低的原料药,西药制剂出口不到总额的4%。印度产品技术含量高于中国,目前印度已取得cGMP认证原料药约260种,而我国不足50种;截至去年底,印度在FDA注册的已达450个,大大高于中国;今年前两个月,印度又有27个DMF文件登记注册,而我国只有5个。

在企业外向度方面,印度有200多个国家级制药公司,2万多家中小制药公司;最大的十家公司占国内配方药市场的三分之一,其中三家可称得上跨国公司。近几年,印度制药开始走海外扩张之路,一些大中型制药公司计划在今后1年半内,投资30~35亿美元,收购欧洲、美国和南美医药。目前印度在中国建有4家合资企业,并正在谋求通过医药中间体外包中国供应商来降低成本,而中国至今没有在印度建立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。

在研发方面,按照国外惯例,一个研发型创新企业,每年至少将销售额的15%用于新产品开发,印度2005年已达到6%左右,今后两年计划上升到12%左右,而目前中国医药企业平均只占3%。

实现向竞争优势的升级

面对国际竞争新态势,我国原料药产业必须以变求进,实现产业升级。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建文提出,要在保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,大力提高我国配置和利用资源及要素的效率,打造并不断提升国际竞争优势,这是保障中国原料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
专家们认为,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升级,关键因素是技术进步。一是加大环保投入,高标准地解决污染问题;二是加大创新投入,走出一条投资少、风险小、回报高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进步之路。

有专家指出,采用“模仿创新的追赶战略”来取得竞争优势,是比较切合中国实际的。中国一些企业在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过程中,积极寻找有意或自然输出的技术,主动接受技术“外溢”,并寻求全球专利药到期的资源,加快自主研发,促进国内原料药产业结构升级。要通过工艺、技术和装备创新,实现国家《医药行业“十一五”发展指导意见》中提出的20个市场增长潜力大、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产业化目标。还要积极争取一批产品通过国际注册认证,成为跨国医药企业外包业务目标国之一,争取有更多高档次产品出口。由此多管齐下,形成中国原料药新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。